共享单车的“绿色效应”

发布时间:2017-04-13

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中国诸多城市的标配。4月12日,结合大数据和问卷调查描绘共享单车如何改变出行方式。

谁最爱骑共享单车?“潮人小青年”无疑是主力用户群,据《白皮书》统计,70后、80后、90后用户占比超过70%,且男性用户的骑行次数高于女性。

但是谁骑得最快?还真不是小伙子们,大数据发现退休大爷们不仅骑得最快,而且骑得最远。

2017年1月25日,国家发改委指出“共享自行车为城市交通中短距离出行、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因为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特性,共享单车往往与公交车、地铁这两种公共交通方式关系密切,公交站自然成为各色共享单车的集中点。《白皮书》显示,北京约81%的共享单车活跃在公交站点周边,44%的共享单车活跃在地铁站点周边,在上海,共享单车和公交、地铁绑定的比例更高。

自2015年共享单车兴起,经过约一年半的发展,全国人民究竟用共享单车上骑了多远?《白皮书》显示,全国共享单车骑行总距离已经超过25亿公里,这大约是从地球往返月球3300次的距离,骑行方式相对替代部分私家车出行,由此带来的“绿色效应”也较为可观。

《白皮书》对比共享单车出现前后的交通结构,结果显示:共享单车的诞生使自行车的出行使用率翻了一番。在城市中,共享单车成为继公共交通(公交车、地铁)和私家车之外的良好选择。共享单车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私家车的依赖,私家车出行占比在共享单车出现后减少约3.2%。

根据骑行特征,《白皮书》归纳出国内不同城市的“骑行气质”,那就是——北京起得早,深圳睡得晚,广州全天候,成都很巴适。

受制于城市建设和自然地貌,不同城市的平均骑行指标也不一样。济南和长沙两座城市在平均骑行速度上形成明显对比,海口和上海则在骑行距离上形成显著差异。